「漸修」,就是漸次修證,從凡夫一直修證到成佛,這當中的過程就稱之為漸修。如同讀書求學,從小學、高中、大學、到博士學位,循序漸進,次第體悟,最後功德圓滿成就佛道,即是漸修。
「頓悟」,是指悟到當下這念心,這念清淨心、覺性、菩提心。悟到這念心就是「佛」、就是「道」。依據悟到的理來用功、保任。無論「動」、「靜」;白天、夜晚,這念心始終不攀緣、不顛倒、清楚明白、時時作主,從開悟一直保任到圓滿成佛,就是頓悟。
悟到當下這念心,就是如來的智慧、真如、菩提妙心。了解每個人都有佛性,都能成菩薩。體悟到這念心性,生命與希望都是無窮盡的,生活在世界上,便能感受到人生的可貴與真實。
「漸修」是從事入,由事到理;「頓悟」是從理入,由理到事。如果沒有頓悟的因緣,無法當下體悟這念心性,亦不妨礙用漸修的方式來修行。每個人根機不同所以有頓悟與漸修,目的都是為了要親證這念菩提妙明真心,成就佛道,所以頓悟與漸修是互相融通,沒有矛盾的修行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