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提心旅

知足培福 富貴自來

梁顥存

《達磨二入四行觀》中說:「世人長迷,處處貪著,名之為求。 」求甚麼呢?金銀財貨、名譽地位⋯⋯?總括來說就是他們心中所想的,想要的。但當他們所渴望的擁有後,他們的欲望是否會停止呢?是否知足了、不再求了?可是事實並非如此!以知足為藉口,在名利網中永無休止打滾,貪得無厭已是常態。「知足常樂」往往成為求不得者自我安慰的言詞。人心不足,不擇手段的追名逐利,往住造成了社會的不公義、道德的敗壞,不知足是否就是罪惡的根源呢?富貴和知足就像一隻小狗追逐它的尾巴,永遠觸不到抓不住。

知足常常掛嘴邊,但世人對知足的觀念又是怎樣的呢?美國社會心理學泰斗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指出,當第一層次生理的需求得到後,便會尋找安全的需求,然後是歸屬與愛的需求、尊重的需求,最後到了峰頂的自我實現需求。這些需求是不是就是知足呢?當然不是,但卻清楚指出世人的欲望是不盡的,得一想二。就是這種無盡的需求造就了生活的改善、社會的進步和守望相助。想一想,不知足也有好的一面!需求滿足後便不求不爭也許就是知足了。

「君子好財,取之有道」、「知足常樂」⋯⋯,先聖賢人對富貴和知足的教誨、見解也有不少,但都是片面的、沒有系統的。與佛結緣後,從佛陀的說法、佛經的教義和師父的開示下,由淺至深喚起了我們的智慧心、慈悲心。覺性帶領著做人處事要行正道。人間富貴不論有形的、無形的都是帶不走的,唯有福德資糧伴你今生來世。「知足」就是這念心不念不可念的、不貪不是自已的、不爭不是你應該得到的,在正知正見下便不會落在兩邊,更不會在生活中巧取豪奪犯下業障。

我和同修潔玲都是贊同「富貴安隱於知足」。在佛學的熏陶下,我們相信人間富貴是前世因今世果,前世的因加上今生的努力,這個道理是真實不虛的。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,善用我們的天賦努力工作,今生用正道賺來的富貴,是辛勤工作的獎勵,隨著工作的成果而增長。因果循環,不是用正道得來的富貴,是不會長久的,心亦不安。當需求滿足了,生活安定了,便不再多求,這時便是廣結善緣、種福田、廣積福德資糧,能做到這些就知足了。把這念心管住了,知足了,不需要去強求富貴,自然而然能得安隱了。

ZH
返回頂端